澳幣怎麼了?深度解析近期疲軟原因與 2025 年關鍵展望
你最近有沒有注意到,澳幣兌換其他主要貨幣,像是美元或日圓,好像一直不太給力?甚至兌換我們熟悉的台幣,感覺買東西好像也沒有以前划算?這確實是近年來許多朋友關注的話題。澳幣,這個被戲稱為「商品貨幣」的貨幣,為什麼會持續呈現疲軟,甚至在某些時候跌到令人意外的低點?這背後其實牽涉到非常多複雜的全球經濟因素、國際政治角力,還有澳洲本身的經濟狀況。但別擔心,今天我將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帶你一步步解開這個謎團,了解澳幣為什麼會「軟趴趴」,以及這跟你我的錢包有什麼關係,還有 2025 年我們可以關注哪些重要方向。
為什麼澳幣近幾年走得這麼辛苦?多重原因交織
想像一下,每個國家的貨幣就像是這個國家經濟體在國際市場上的「股票」或「名片」。當這個國家經濟表現好、前景看俏,它的貨幣就會像受歡迎的股票一樣上漲;反之,如果遇到逆風,貨幣就可能貶值。澳幣的狀況,就是受到多重「逆風」的影響。
「商品貨幣」的甜蜜與負荷:看天吃飯的特性
澳洲是全球重要的礦產和農產品出口國,像是鐵礦砂、煤炭、天然氣等等,這些大宗商品的價格對澳洲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澳幣的價值也常常會隨著全球對這些商品的需求和價格波動而起舞,這就是所謂的「商品貨幣」特性。當全球經濟前景看好,大家對商品需求增加,價格上漲,澳幣自然就水漲船高;但如果全球經濟放緩,甚至像 2025 年我們觀察到的某些產業需求減弱,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澳洲的出口收入減少,澳幣就容易受到壓力。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澳幣的表現有點像是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這裡的「老天爺」就是全球市場對大宗商品的需求。

利差優勢不再:資金流向的悄悄板
過去,澳洲央行(RBA)的利率通常比美國聯準會(Fed)高,這就像你把錢存在澳洲銀行可以拿到比較好的利息,自然吸引資金流向澳洲,支撐澳幣。但近年來,這個情況發生了變化。尤其是美國聯準會為了對抗通膨,採取了相對積極的升息政策,而澳洲央行則可能因為考量國內經濟狀況或通膨壓力較輕而升息幅度較小,甚至像我們在 2025 年看到的那樣,為了刺激經濟而有過降息的動作。當美國的利率比澳洲高,資金就會被美國吸引過去,尋求更高的報酬,這導致原本流向澳洲的資金減少,甚至流出,澳幣的吸引力相對下降,自然就走弱了。
全球貿易摩擦的意外受害者:夾在兩大巨頭之間
澳洲的經濟與中國關係非常緊密,大量的礦產和農產品都出口到中國。同時,澳洲又是美國重要的盟友。想像一下,當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間,因為關稅或貿易政策問題出現摩擦,澳洲常常會受到「池魚之殃」。例如,如果美國像是 2025 年觀察到的那樣,持續甚至加劇對中國產品課徵高關稅,這不僅影響中國經濟,也可能影響澳洲對中國的出口需求,進而拖累澳幣。更複雜的是,有時候澳幣甚至會被市場視為人民幣的某種「替代指標」或「風險緩衝」。意思是,如果市場對人民幣感到擔憂,資金可能會先從人民幣相關資產撤出,而與中國經濟高度相關的澳幣,有時也會連帶受到影響。

澳幣貶值跟我有什麼關係?影響層面看這裡
你可能會想,澳幣貶值是澳洲的事情,跟我住在台灣或關注其他市場有什麼關係?關係可大了!特別是如果你有以下這些情況:
- 喜歡出國去澳洲玩或留學: 澳幣貶值對你來說是個好消息!代表你換一樣多的台幣,可以換到更多澳幣,澳洲當地的消費、住宿、學費都會相對便宜,讓你玩得更盡興,留學負擔也減輕不少。
- 購買澳洲的商品或代購: 無論是澳洲的保健食品、羊毛製品、葡萄酒或其他商品,澳幣貶值意味著這些商品的「原價」換算回台幣變低了,代購或進口商的成本降低,最終可能反映在我們買到的價格上,有機會買到更便宜的澳洲好物。
- 投資外匯或相關金融商品: 如果你交易外匯,澳幣兌其他貨幣的走勢就是你關注的重點。了解澳幣貶值的原因和趨勢,對於你判斷 AUD/USD、AUD/TWD 等貨幣對的進出場時機至關重要。許多朋友也會透過差價合約 (CFD) 來交易外幣,我自己也很常使用 Moneta Markets 億匯 進行外匯 CFD 交易,它的平台用起來非常順手,報價也很即時,對於掌握澳幣這種波動性較大的貨幣對走勢很有幫助。
- 關注全球經濟脈動: 澳幣作為重要的商品貨幣和與中國經濟高度相關的貨幣,它的走勢是觀察全球經濟、特別是原物料需求和亞洲市場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
是不是覺得,原來澳幣貶值不是只有澳洲人在意,它其實默默影響著許多與我們生活和投資相關的事情?
2025 年澳幣展望:機遇與挑戰並存
站在 2025 年這個時間點,展望澳幣的未來走勢,我們可以說充滿了變數,但也潛藏著一些機會。以下是我觀察到的幾個關鍵因素:
- 美國聯準會的下一步: 市場普遍預期,如果美國通膨壓力持續緩和,聯準會可能會在 2025 年採取降息行動。這會縮小澳洲與美國之間的利差,降低美元的相對吸引力,有機會為澳幣提供一定的支撐,甚至帶來一波反彈。
- 全球經濟復甦力度: 如果 2025 年全球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能展現更強勁的復甦動能,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增加,鐵礦砂、煤炭等價格回升,這將直接利好澳洲出口,進而支撐澳幣。
- 澳洲央行政策方向: RBA 未來的利率決策將是澳幣走勢的關鍵內部因素。如果澳洲國內通膨意外升高,RBA 可能被迫考慮升息,這對澳幣是利多;反之,如果經濟前景持續疲軟,RBA 可能維持低利率甚至再次降息,則會對澳幣構成壓力。
- 國際貿易關係: 無論是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政策異動(例如川普政府可能的關稅新策略),或是其他地緣政治風險,都可能再次擾亂全球貿易秩序,這種不確定性往往不利於澳幣這種風險敏感的貨幣。

綜合來看,2025 年澳幣可能仍會是個波動較大的貨幣。潛在的聯準會降息和全球經濟回暖有望提供上行空間,但地緣政治和貿易風險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帶來衝擊。以我自己的觀察來看,澳幣兌美元在 0.70 附近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心理關卡與技術壓力區,要穩穩突破並站穩腳跟,需要相當強勁的利好消息連續出現。
身為交易者,我如何看待澳幣的波動?
從我 2016 年踏入外匯市場,經歷過英鎊閃崩、美聯儲 QE 再到日圓干預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我深刻體會到,匯率市場永遠充滿變數。對於澳幣這種受多重因素影響的貨幣,我會更強調「趨勢交易」與「風險管理」。
我會密切關注前面提到的那些關鍵指標,利用技術分析來判斷趨勢的強弱和可能的轉折點。例如,我會觀察 AUD/USD 的均線排列、重要支撐壓力位、以及像是 RSI、MACD 等技術指標來尋找交易訊號。這些技術分析方法,結合對基本面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制定更精準的交易計畫。
風險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即使你判斷對了方向,市場也可能因為突發事件而出現劇烈波動。設定好停損,控制好單筆交易的虧損佔總資產的比例,這是我從過去慘痛經驗(尤其是英鎊脫歐那次,讓我賠掉大半資產)中學到的最寶貴一課。交易不求一夜暴富,只求能「穩穩活下來」,在市場中長期地堅持下去。
我交易外匯和差價合約已經很多年了,年交易筆數累積超過 3200 筆,每天記錄交易日誌。對於像澳幣這樣的商品貨幣,我發現利用 CFD 交易它非常方便靈活,可以多空操作,也能用較小的保證金控制較大的倉位(當然這同時放大了風險,務必注意!)。像我使用的 Moneta Markets 億匯 平台,它的交易執行速度很快,點差也具有競爭力,對於需要頻繁進出的趨勢交易者來說,用起來非常順暢。它提供的圖表工具和技術指標也很齊全,非常適合我做技術分析。
很多朋友問我關於澳幣交易的策略,我總是說,先搞懂它為什麼波動,關注那些會影響它的重要新聞和數據,然後結合你看得懂的技術分析方法,去判斷可能的方向,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設定好你的風險底線。報酬/風險比維持在 2:1 以上,最大回撤控制在 10% 這種紀律,是讓我能在市場中持續交易的關鍵。
影響澳幣價值的關鍵因素總整理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地掌握影響澳幣的要素,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
影響因素 | 說明 | 如何影響澳幣 |
---|---|---|
大宗商品價格 | 特別是鐵礦砂、煤炭、天然氣等澳洲主要出口商品。 | 價格上漲通常利好澳幣;價格下跌通常利空澳幣。 |
澳洲央行 (RBA) 貨幣政策 | 基準利率調整、貨幣寬鬆或緊縮政策。 | 升息或釋放鷹派訊號利好澳幣;降息或釋放鴿派訊號利空澳幣。 |
美國聯準會 (Fed) 貨幣政策 | 基準利率調整及全球美元流動性。 | Fed 升息或預期升息通常使美元走強,相對利空澳幣;Fed 降息或預期降息通常使美元走弱,相對利好澳幣。 |
澳洲經濟數據 | GDP 成長率、失業率、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等。 | 數據表現良好通常利好澳幣;數據疲軟通常利空澳幣。 |
全球經濟前景 | 主要經濟體(特別是中國、美國)的成長動能。 | 全球經濟強勁,風險偏好升溫,通常利好澳幣;全球經濟放緩,避險需求增加,通常利空澳幣。 |
國際貿易關係 | 主要貿易夥伴間的關稅、貿易協定、地緣政治衝突。 | 貿易緊張或衝突通常不利於澳幣;貿易關係改善或達成協議通常利好澳幣。 |
總結:澳幣的「多事之秋」,我們該如何應對?
澳幣近年的疲軟並非單一事件造成,它是全球經濟結構變化、主要國家貨幣政策分歧、以及國際貿易摩擦等複合因素的結果。對於關心澳幣或進行相關投資的朋友來說,理解這些背後的驅動力至關重要。在 2025 年,我們需要特別關注美國聯準會的利率走向、全球經濟的復甦狀況以及大宗商品的價格表現。這些都可能成為影響澳幣未來走勢的關鍵。
無論你是單純關注匯率變動的普羅大眾,或是像我一樣每天與市場為伍的交易者,保持學習的好奇心和對風險的敬畏之心都是非常重要的。金融市場的波動是常態,沒有穩賺不賠的策略。我希望能透過分享我的經驗和觀察,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澳幣這個市場,做出更明智的決策。記住,在交易的世界裡,「穩穩活下來」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你也對外匯交易有興趣,並且想找一個順暢好用的平台來觀察或交易澳幣等貨幣對,真的可以試試看像 Moneta Markets 億匯 這樣,我在交易生涯中覺得非常有幫助的平台。它的功能完整,操作直覺,讓我可以更專注在我的分析和策略上。祝福大家在變動的市場中,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穩健之路!
常見問題解答 (FAQ)
為什麼澳幣又被稱為「商品貨幣」?
這是因為澳洲是一個高度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國家,例如鐵礦砂、煤炭、天然氣、農產品等等。這些商品的國際價格波動,會直接影響澳洲的出口收入和經濟表現,進而顯著影響澳幣的價值。當商品價格上漲,澳幣通常會走強;當商品價格下跌,澳幣通常會走弱,這種與大宗商品價格的高度相關性,讓澳幣有了「商品貨幣」的稱號。
澳幣貶值對一般人有什麼影響?
澳幣貶值會影響你生活中許多面向。最直接的影響是如果你要換澳幣去澳洲旅遊、留學或購物,你會發現同樣的台幣可以換到更多的澳幣,等於你在澳洲的消費變便宜了。但如果你是進口澳洲商品到國內來販售,或是購買的商品原料來自澳洲,成本可能會因為澳幣貶值而降低,理論上最終售價也有機會調降。不過,如果你是澳洲產品的消費者,澳幣貶值通常會讓這些商品的價格變得更具吸引力。
除了商品價格,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澳幣走勢?
影響澳幣的因素很多元,包括:澳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利率決策)、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會影響美元強弱和資金流向)、澳洲自身的經濟數據(如 GDP、失業率、通膨率)、全球經濟整體的健康狀況、以及國際貿易關係和地緣政治風險(特別是涉及中國和美國的貿易議題)。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共同決定了澳幣的波動方向。
2025 年澳幣兌美元的展望如何?
根據目前的市場觀察和預期,2025 年澳幣兌美元的走勢可能充滿波動。一方面,如果美國聯準會如預期啟動降息週期,縮小與澳洲的利差,且全球經濟有所復甦帶動商品需求,這有助於支撐澳幣,甚至挑戰像 0.70 這樣的關鍵壓力位。另一方面,全球貿易摩擦、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澳洲自身經濟的表現仍是不可忽視的下行風險。因此,整體展望是謹慎樂觀,反彈潛力存在,但需要多個利好條件配合,並且要警惕外部風險。
對於想交易澳幣的新手,有什麼建議嗎?
對於外匯交易新手,特別是想交易澳幣,我的建議是:第一,先搞懂影響澳幣的基本面因素,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商品價格、央行政策、經濟數據等。第二,學習基礎的技術分析,至少能看懂 K 線圖和一些常用的指標,幫助你判斷趨勢。第三,從小資金開始,並且一定要設定好停損,這是保護自己資金最重要的紀律。可以考慮先使用模擬倉操作一段時間,熟悉平台功能和市場波動。選擇一個監管嚴格、使用起來順手的交易平台也很重要,我自己是使用 Moneta Markets 億匯,覺得它提供的交易環境和工具對新手和有經驗的交易者都很友善。

外匯摩西|人如其名,命運多舛,卻從未放棄過交易的信仰。
第一次進場是 2016 年,重倉做多英鎊,結果遇上脫歐公投黑天鵝,一夜之間賠了 68%。當時沒有停損概念,只剩下一句話:「我真的不適合做交易嗎?」
但我沒放棄。三年後,靠技術面波段操作,在美元指數(DXY)突破 98 關口時抓到順勢行情,單季資產成長 212%,也因此被選入台灣某知名外匯學院的進階策略交易培訓班,並參與過 Myfxbook 認證模擬賽事,獲得月度排名 Top 10。
從英鎊閃崩、美聯儲 QE 到日圓干預,我歷經過各種政策風暴與市場劇變。曾經一年爆倉兩次,現在連止損點都設得跟量化交易員一樣精準,連報酬/風險比都會控制在 2:1 以上。
累積交易筆數超過 3,200 筆(含現貨、差價合約 CFD)
日誌紀錄本超過 8 本,逐筆反省交易邏輯與心態偏差
勝率穩定在 62–67%,最大回撤已控制在 10% 以下
目前已獲得 TradingView 策略開發者認證徽章(Pine Script 筆者)
與兩位量化策略開發者合作開發「多幣種動量交叉系統」供 Telegram 社群測試
如果你也怕再當下一個冤大頭,就來這裡一起學會少賠多賺、穩穩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