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2025日本貨幣政策:升息?觀望?如何影響你的荷包

初學者指南

撥開迷霧:2025年,日本貨幣政策到底在玩哪一齣?這跟你荷包有什麼關係?

哈囉!我是外匯摩西。很多朋友問我關於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 BoJ)的貨幣政策,總覺得它像個黑盒子,或是看起來很無聊。但說實話,這可是全球金融市場裡一個超重要的變數,尤其對我們這些做交易的,或者關注日圓、日股的朋友來說,更是非懂不可。而且別以為這離你很遠,它跟你去日本玩買東西便宜還是貴、甚至你手上的基金報酬率,都可能有關聯!

我從2016年進入市場,一路跌跌撞撞,經歷過英鎊閃崩、美聯儲QE到日本央行干預這些大場面。這些經驗讓我學到,看懂各國央行在想什麼、做什麼,是「穩穩活下來」的關鍵。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到了2025年,日本的貨幣政策到底面臨哪些挑戰,又可能會怎麼走?

為何日本央行的政策總是讓人猜不透?回看過去,展望2025

你可能會想,不就是升息或降息嗎?有什麼難的?確實,大多數國家的央行主要就是靠調整利率來影響經濟。但日本的情況比較特別。他們長期對抗「通縮」——也就是物價持續下跌,錢越來越值錢,這聽起來不錯,但對經濟來說卻是個大麻煩,因為大家會延遲消費,企業也會縮減投資。

所以,過去幾十年,日本央行使出了各種「大絕招」,像是把利率降到零以下(負利率政策),以及透過大規模購買資產來控制長期利率(也就是他們說的「殖利率曲線控制」,Yield Curve Control, YCC)。簡單來說,他們就是要想辦法讓市場上的錢「動起來」,刺激大家花錢和投資。

回頭看2024年,我們確實看到日本央行在總裁植田和男的帶領下,做出了重大調整,告別了負利率時代,也取消了YCC的一些框架。這在當時可是個震撼彈!市場普遍預期日本終於要走向「正常化」了。但進入2025年,情況又變得複雜起來,原本預期的順利升息路徑,似乎又出現了新的問號。

2025年日本經濟面臨的雙重挑戰:外部逆風與內部隱憂

到了2025年,日本央行在制定政策時,必須考量到兩個主要層面的挑戰:

外部逆風:全球經濟與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

想像一下,日本是個高度依賴出口的國家,全球經濟好不好、其他國家想不想買日本的產品,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進入2025年,全球經濟雖然擺脫了前幾年的急速下滑,但增長依舊溫和,而且充滿變數。

其中一個巨大的不確定性來自於「美國的貿易政策」。就像我們在2024年尾看到川普總統關於關稅的一些發言一樣,進入2025年,美國的貿易政策依然充滿變數,特別是針對特定產業的關稅威脅,以及要求供應鏈轉移的壓力。這對以出口為導向的日本企業來說,可是個不小的壓力測試。日本央行的中村豐明理事就曾提到,海外經濟活動和各種政策的反應,是影響日本經濟和物價的關鍵因素,而且不確定性極高。

根據2025年第一季的最新PMI數據顯示,日本製造業的新出口訂單雖然有所改善,但仍然受制於全球需求的不穩定以及特定貿易障礙的影響。一些日本大企業,例如在汽車和精密儀器領域的龍頭,也因為擔心未來的關稅壁壘,開始重新評估資本支出計劃,甚至考慮將部分生產線移往海外,這無疑會影響到日本國內的投資和就業。

內部隱憂:經濟復甦的脆弱與物價工資的螺旋

看起來,日本經濟似乎在緩慢復甦,但仔細一看,內部還是有些令人擔憂的點:

1. 工資與物價的拉鋸戰: 擺脫通縮需要一個良性循環:物價上漲 -> 企業獲利增加 -> 提高員工薪水 -> 大家更有錢去消費 -> 企業更願意提高物價和投資。這個循環在日本一直建立得很辛苦。雖然近幾年物價上漲了一些,但主要靠的是進口成本和食品價格的上漲,而不是強勁的內需推動。而且,根據最新數據,大企業在調薪方面比較積極,但廣大的中小企業礙於成本壓力,工資漲幅有限,導致「工資兩極化」的問題。日本央行擔心,這種非全面的工資增長,難以支撐潛在的通膨,甚至可能出現中村理事提到的「負工資-通脹螺旋風險不高」但卻可能因物價上漲抵銷工資增長,讓民眾購買力下降。私人消費至今仍缺乏強勁的動力。
2. 資本支出的不確定性: 企業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但就像前面說的,外部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讓很多日本企業對在國內進行大規模資本支出持觀望態度。如果企業因為預期經濟放緩或貿易風險而轉向「削減成本」而不是「擴大投資」,那對經濟前景無疑是雪上加霜。

總之,日本央行在2025年面對的是一個進退兩難的局面:一方面,他們希望經濟能真正擺脫通縮,讓物價和工資形成健康的循環;另一方面,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動和國內復甦的脆弱性,讓他們對於是否要繼續推進「政策正常化」(也就是繼續升息)顯得異常謹慎。過早的升息可能會抑制原本就不強的消費和投資動能。

日本央行政策的可能路徑與市場影響:這跟你荷包的關係是什麼?

了解了日本央行面臨的挑戰後,你一定最關心:「那他們會怎麼做?這對我的錢有什麼影響?」

到了2025年,市場對日本央行下一步行動的猜測依然是個熱點。回顧2024年,許多分析師預期日本央行會在上半年升息,而歐美主要央行(例如聯準會、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可能會開始降息。這種「一個升,其他降」的貨幣政策分歧,理論上會縮小日本與這些國家的利差,進而支撐日圓走強。

實際進入2025年,這個邏輯依然成立。如果全球經濟增長如預期般溫和放緩,促使包括聯準會在內的其他主要央行繼續實施更深的降息,那麼日本央行即使只是緩步升息,或是維持利率不變而其他國家降息,相對利差的縮小仍會有利於日圓。

然而,前面提到的不確定性(特別是貿易政策)正是關鍵變數。如果外部逆風太強烈,導致日本經濟下行壓力大增,日本央行可能會被迫放慢或暫停升息腳步,甚至考慮其他寬鬆手段來應對。這就是為什麼交易員們都在緊盯各種經濟數據、央行官員發言,以及像美國關稅政策這樣的外部事件。

這裡有個表格,簡單整理一下日本央行政策可能對市場和你的荷包帶來的影響:

情境 日本央行行動 (2025) 對日圓匯率影響 對日本股市影響 (Topix) 對你荷包的關係
經濟穩健復甦,通膨持續 持續緩步升息 相對其他降息國家,日圓可能走強 可能因日圓升值受壓,但經濟基本面良好支撐 日旅變貴;持有日圓資產者受惠;購買日本進口品可能變貴
外部逆風加劇,經濟下行壓力大 暫停升息,甚至考慮寬鬆 可能因利差拉大或避險情緒減弱而走弱 可能因日圓貶值受惠,但經濟前景擔憂限制漲幅 日旅變便宜;持有日圓資產者受損;購買日本進口品可能變便宜
維持現狀,等待更多數據 利率不變,維持觀望 取決於其他國家央行行動,若他們降息日圓仍可能緩步走強 走勢受全球風險情緒及其他央行政策影響較大 影響較間接,持續關注全球經濟與其他央行動態

看吧,是不是跟你想的不一樣?日本央行的政策走向,直接影響著日圓的強弱,而日圓匯率的波動,會實打實地影響到你下次去日本旅遊的開銷、代購的價格,甚至是投資日本相關基金的報酬。

以我自己的觀察來看,在這種不確定性很高的時期,交易的執行風險其實很高。市場情緒變化快,匯率波動大。選擇一個能提供穩定報價和快速執行的平台就很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我使用 Moneta Markets 億匯進行外匯交易的原因之一,它的執行速度在我看來相當不錯,而且操作介面很直觀,在需要快速反應的時刻能幫上大忙。像去年底到今年初這波美元/日圓下跌(也就是日圓升值),如果你看對方向,而且交易平台能讓你順暢地進出場,那報酬是很可觀的。

日本央行政策的「優點」與「限制」

理解日本央行政策,也要知道它的兩面性。

我們可以說,日本央行過去以及在2025年表現出的「謹慎」態度,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優點」。他們努力避免經濟再次陷入嚴重的通縮或衰退,試圖為經濟復甦爭取時間。在外部環境如此不穩定的情況下,不急於大幅收緊政策,或許能避免「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給國內企業和家庭一些喘息空間。保持寬鬆的金融條件(借錢成本低),也為需要資金的企業提供了支持。

然而,這種謹慎也有其「限制」。長期維持超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扭曲了市場價格發現功能,也壓縮了金融機構的利潤空間。更重要的是,如果全球主要央行都在降息,而日本央行因為國內問題無法跟隨「正常化」進程,可能會錯失縮小利差、讓貨幣政策回歸彈性的好時機。而且,如果國內的結構性問題(比如工資成長不均)沒有解決,光靠貨幣政策也很難實現可持續的通膨目標。

給投資朋友的建議:穩穩活下來最重要

對於我們這些市場參與者,或者只是想了解這些事對自己有什麼影響的讀者來說,我的建議是:

1. 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 金融市場變化很快,特別是央行政策這種核心變數。了解背後的邏輯,而不是只看新聞標題,會讓你更有判斷力。
2. 專注宏觀,但不忽略細節: 理解日本央行面臨的宏觀挑戰(全球經濟、貿易戰),但也要關注微觀數據(通膨報告、工資調查、企業財報)。
3. 風險管理是王道: 無論你看多日圓還是看空日股,任何交易或投資都伴隨風險。特別是在政策不確定時期,更要嚴格控制倉位,設定止損。就像我從當初慘賠68%的經驗中學到的,活下來,市場機會永遠都在。
4. 選擇適合你的工具: 了解不同投資工具(外匯、股票、基金)如何受到貨幣政策影響。對於外匯交易,平台穩定性很重要。像 Moneta Markets 億匯就提供差價合約(CFD)服務,這讓我可以更靈活地針對匯率波動進行交易,而且點差和滑點控制得不錯,是我能維持報酬/風險比的關鍵之一。

FAQ:你可能想問的問題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最主要的目標是什麼?

簡單來說,日本央行的主要目標是實現物價穩定,並且促進經濟的健全發展。過去幾十年,他們的重點一直是對抗通縮,試圖讓通膨率穩定在2%的目標。

日本央行升息或降息,為什麼會影響到日圓匯率?

這主要跟「利差」有關。想像一下,如果日本升息,而其他國家利率不動或降息,那麼把錢存在日本或投資日圓資產的利息就相對變高了。這會吸引國際資金流入日本,增加對日圓的需求,日圓自然就可能升值。反之,如果日本降息或維持低利率,而其他國家升息,資金就可能流出,日圓就可能貶值。

美國的關稅政策跟日本的貨幣政策有什麼關係?

美國的關稅政策會影響日本的出口。如果美國提高關稅,日本產品在美國就賣得比較貴,出口會減少,這會拖累日本經濟增長,甚至影響企業的投資和獲利。經濟變差的預期會讓日本央行在考慮升息時更加謹慎,可能會延後或放慢政策正常化的腳步。

市場都說日圓會升值,現在是換日幣或投資日圓資產的好時機嗎?

市場確實有日圓長期看升的聲音,主要是基於日本央行可能緩步升息與其他主要央行可能降息所形成的利差變化預期。但這並不保證日圓一定會持續升值,匯率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全球經濟狀況、地緣政治風險、市場避險情緒等等。投資任何資產都有風險,需要自己研究判斷,或諮詢專業建議,絕對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結語:在不確定性中尋求確定性

2025年的日本貨幣政策,依然是在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中尋找平衡。日本央行能否在維持經濟穩定的同時,逐步實現政策正常化,將是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戲碼。

對我們來說,看懂這個戲碼,不是為了追求一夜暴富,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市場脈絡,做出更理性的投資決策,保護好自己的財富。就像我常說的:「交易不求炫技,只求長存。」穩穩活下來,才能抓住下一個屬於你的機會。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撥開一些關於日本貨幣政策的迷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