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外匯交易量排名揭密:新手該選哪些貨幣對?

初學者指南

揭密外匯市場:哪些貨幣對交易量最大?為何你該知道?

外匯市場,這個全球最大、流動性最高的金融場域,每天都有數兆美元在其中流動。這個巨大的數字聽起來可能有點抽象,但對我們實際進行交易的人來說,理解這些流動的數字是如何組成的,哪些貨幣組合是市場的真正主角,以及為什麼它們這麼受歡迎,是我們在這個市場裡「穩穩活下來」的第一步。

你可能會想,外匯交易量排名跟我有什麼關係?簡單來說,交易量就像是市場的「人氣」指標。人氣越高的地方,通常代表越多人關注、越多錢在流動,也就越容易進行買賣。這對我們來說,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流動性」高,而且「點差」通常會比較低。流動性高代表你下單後能快速成交,不會卡住;點差低則是你交易時付給經紀商的成本比較少。這就像是你在夜市逛街,人最多的攤位東西可能賣得快,而且因為競爭多,價格(點差)可能也比較實惠。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深入聊聊,外匯市場裡那些交易量稱霸的貨幣對,了解它們的特性,以及這些資訊如何幫助你在交易路上走得更穩健。

什麼是外匯貨幣對?為何總是成雙成對?

要談交易量排名,得先從外匯交易的基本單位說起——那就是「貨幣對」。你不能單獨買賣美元或日元,外匯交易總是成對進行。就像你去換錢,是把一種貨幣換成另一種。

一個貨幣對由兩個部分組成:

  • 基準貨幣 (Base Currency):在貨幣對中排在前面的貨幣。它的價值是固定的「一單位」。
  • 計價貨幣 (Quote Currency):在貨幣對中排在後面的貨幣。報價顯示的是需要多少單位的計價貨幣才能買到一單位基準貨幣。

舉例來說,EUR/USD = 1.0800,意思就是一歐元可以換到1.0800美元。如果你買入EUR/USD,就是預期歐元對美元會升值;如果你賣出EUR/USD,就是預期歐元對美元會貶值。

根據交易量的規模和特性,貨幣對大致可以分成幾類:

  • 主要貨幣對 (Majors):這些是交易量最大、流動性最高的貨幣對,它們的共同點是都包含了美元 (USD)。例如:EUR/USD, USD/JPY, GBP/USD, AUD/USD, USD/CAD, USD/CHF。
  • 交叉貨幣對 (Crosses):這些貨幣對不包含美元,但包含主要的非美元貨幣。例如:EUR/GBP, EUR/JPY, GBP/JPY。
  • 大宗商品貨幣對 (Commodity Pairs):這些貨幣對與某些主要大宗商品的價格有較強的連動關係,例如:AUD/USD, NZD/USD, USD/CAD (因為澳洲、紐西蘭、加拿大都是主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國)。
  • 非主要貨幣對/新興市場貨幣對 (Minors/Emerging Market):除了以上這些,還有許多其他貨幣對,交易量相對較小,流動性較低,點差較高,波動可能更大。

對於新手來說,從主要貨幣對開始會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因為它們的市場資訊最豐富,交易成本也相對最低。

全球外匯交易量排行榜:誰是市場的霸主?

要了解哪些貨幣對交易最熱,國際清算銀行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 每三年會進行一次全球外匯市場的交易量調查,這是目前最權威的數據來源。雖然最新的完整報告可能還在編製或發布中,但根據以往的趨勢以及市場在2025年的實際交易情況來看,一些核心的地位依然穩固。

在全球所有貨幣的交易總量中,美元 (USD) 毫無疑問是絕對的霸主,其參與的交易佔了全球外匯交易總量的絕大部分比例。這反映了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貿易結算貨幣和投資貨幣的地位是多麼不可撼動。緊隨其後的是歐元 (EUR)、日元 (JPY)、英鎊 (GBP) 和澳元 (AUD) 等。

而從貨幣對的角度來看,某些組合因為代表了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體之間的貨幣關係,自然成為了交易的焦點。根據過往的數據,以及市場在2025年持續展現的活力,以下這些貨幣對通常位居交易量排行的前列:

最受矚目的十大交易量貨幣對 (以市場熱度排序)

1. 歐元/美元 (EUR/USD)

這是當之無愧的「外匯市場之王」,交易量遠超其他貨幣對。它俗稱「光纖」(Fiber)。歐元區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而美國是最大的單一經濟體,這兩者之間的貨幣交換需求巨大。交易EUR/USD就像是直接參與全球兩大經濟勢力的拉鋸戰。

  • 為何交易量如此巨大? 代表全球兩大經濟體、高流動性、點差極低,是大多數外匯經紀商的主打貨幣對。像我常用 Moneta Markets 億匯,在交易 EUR/USD 時就能感受到非常低的點差和流暢的執行速度,這在高頻交易時特別有感。
  • 主要影響因素: 歐洲央行 (ECB) 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 (Fed) 的貨幣政策(特別是利率決議)、歐元區和美國的經濟數據(如:根據2025年初歐盟與美國公佈的製造業PMI數據、通膨率、就業報告等)、政治事件(如歐盟內部的穩定性)。

2. 美元/日元 (USD/JPY)

這個貨幣對俗稱「日元」(Yen) 或「忍者」(Ninja),交易量常年位居第二。日本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或第四大,視當前排名而定)與美國的貿易和金融聯繫極其緊密。交易USD/JPY反映了美元與日元之間的相對強弱。

  • 為何交易量大? 美日兩國經濟緊密、高流動性。
  • 主要影響因素: 美聯儲和日本央行 (BoJ) 的利率政策(日本長期維持超低甚至負利率是核心)、經濟數據、地緣政治風險(日元常被視為避險資產,但對美元則有其獨特性)。

3. 英鎊/美元 (GBP/USD)

這個貨幣對俗稱「電纜」(Cable),典故來自於早期英美之間透過跨大西洋電纜傳輸匯率報價。英國和美國的經濟關係深厚。這個貨幣對的波動性通常比EUR/USD或USD/JPY來得大一些。

  • 為何交易量高? 英國經濟地位重要、歷史悠久的貿易聯繫。
  • 主要影響因素: 英國央行 (BoE) 和美聯儲的利率政策、英國經濟數據、英國脫歐 (Brexit) 的後續影響(即使到了2025年,相關的貿易談判和經濟調整依然會是影響因素)、政治穩定性。我記得當初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出來的瞬間,GBP/USD的閃崩讓我印象深刻,那種波動真的能讓人體會到市場的巨大力量。

4. 澳元/美元 (AUD/USD)

俗稱「澳元」(Aussie),這是一個典型的大宗商品貨幣對。澳大利亞是重要的礦產和農產品出口國。澳元的價值與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鐵礦石和煤炭的價格有很強的正相關。

  • 為何受歡迎? 與大宗商品價格的連動性、澳洲經濟成長。
  • 主要影響因素: 澳大利亞央行 (RBA) 的利率政策、大宗商品價格(尤其是鐵礦石、煤炭)、中國經濟狀況(中國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其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影響巨大)、美國經濟數據。以我自己的觀察來看,有時候鐵礦砂的價格變動,對澳幣的影響甚至比澳洲本地的GDP數據還直接,這就是大宗商品貨幣的特性。在 Moneta Markets 億匯 平台上觀察相關數據並與澳元走勢對照,是分析的好習慣。

5. 美元/加元 (USD/CAD)

俗稱「加元」(Loonie),因為加拿大一元硬幣上有一隻潛鳥(Loon)。這也是一個大宗商品貨幣對,與石油價格密切相關,因為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

  • 為何受歡迎? 與石油價格的高度連動性、美加緊密的經濟關係。
  • 主要影響因素: 加拿大央行 (BoC) 的利率政策、國際石油價格、美國經濟數據。

6. 美元/人民幣 (USD/CNY & USD/CNH)

嚴格來說,人民幣有在岸人民幣 (CNY) 和離岸人民幣 (CNH) 之分。在岸人民幣主要在中國大陸境內交易,受中國政府嚴格管制;離岸人民幣在香港及其他海外市場交易,波動性相對較高,更能反映市場預期。這裡談論的交易量通常包含了離岸人民幣,且其交易量近年來持續上升,反映了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升。

  • 為何交易量重要? 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巨大影響力。
  • 主要影響因素: 中國人民銀行 (PBoC) 對人民幣匯率的政策(包括每日中間價)、中美貿易關係(尤其是在2025年,潛在的關稅政策異動再次成為市場焦點)、中國經濟數據、地緣政治緊張。

7. 美元/瑞郎 (USD/CHF)

俗稱「瑞郎」(Swissie)。瑞士以其政治中立、金融體系穩定而聞名,瑞士法郎常被視為「避險貨幣」。在市場動盪不安或全球風險升溫時,資金可能流入瑞郎尋求避險。

  • 為何受歡迎? 瑞郎的避險屬性、瑞士經濟穩定。
  • 主要影響因素: 瑞士國家銀行 (SNB) 的利率政策(SNB有時會為了控制匯率而直接干預市場)、全球風險情緒、歐元區經濟狀況(瑞士經濟與歐元區緊密相關)。

8. 美元/港元 (USD/HKD)

港元與美元實施聯繫匯率制度,匯率被固定在7.75至7.85的狹窄區間內。雖然匯率波動範圍小,但其交易量反映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跨境資金流動的情況。

  • 為何交易量有一定地位? 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聯繫匯率制度下的套利及對沖需求。
  • 主要影響因素: 香港金融管理局 (HKMA) 維持聯繫匯率的政策操作、香港經濟狀況、中國政治經濟對香港的影響、資本流動方向。

9. 歐元/英鎊 (EUR/GBP)

這是一個重要的交叉貨幣對,反映了歐元區和英國這兩個緊密相鄰且經貿關係複雜的經濟體之間的貨幣強弱。相較於包含美元的主要貨幣對,EUR/GBP有時波動會更為劇烈,因為它直接反映了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的政策差異以及兩地經濟基本面的相對變化。

  • 為何交易量高? 歐元區與英國的緊密經貿關係。
  • 主要影響因素: 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的利率政策及經濟前景評估、雙邊貿易關係、英國脫歐的後續影響(如北愛爾蘭議定書的執行情況)、政治穩定性。

10. 美元/韓元 (USD/KRW)

近年來,隨著韓國經濟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以及其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增加,美元/韓元(韓元俗稱「Won」)的交易活動也顯著增加,躋身交易量較大的貨幣對之列。

  • 為何交易量增加? 韓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全球地位提升。
  • 主要影響因素: 韓國央行 (BoK) 的利率政策、韓國的出口數據(尤其是半導體、汽車等)、地緣政治風險(朝鮮半島局勢)、美國經濟數據。

為什麼你需要關注外匯交易量排名?這跟你荷包的關係是什麼?

了解這些交易量最大的貨幣對,並不是為了讓你死記硬背一份榜單。更重要的是理解這背後的邏輯以及它們對你的交易有什麼實際影響:

1. 更低的交易成本: 高交易量帶來高流動性,高流動性通常意味著更低的點差。點差是你的交易成本之一,選對交易量大的貨幣對,長期累積下來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費用。這也是為什麼我在 Moneta Markets 億匯 進行交易時,會特別偏好這些主流貨幣對,因為 Moneta Markets 億匯 在這些貨幣對上提供的點差確實很有競爭力。

2. 更好的交易執行: 在流動性高的市場,你的訂單更容易在預期的價格成交,減少滑點的風險,尤其是在市場快速波動時。 Moneta Markets 億匯 的穩定平台和快速執行在這點上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尤其是在處理像 GBP/USD 這種可能瞬間大幅波動的貨幣對時。

3. 更豐富的資訊與分析: 這些主流貨幣對是市場的焦點,關於它們的新聞、分析報告、經濟數據鋪天蓋地,你可以更容易找到足夠的資訊來幫助你判斷走勢。從基本面到技術面,都有海量資源可供參考。學習如何利用這些資訊進行分析,是提高交易成功率的關鍵。

4. 清晰的技術圖表: 高交易量的貨幣對,其價格走勢圖通常「乾淨」且更遵循典型的技術分析形態。不像一些交易量小的貨幣對,價格走勢可能容易受到大額訂單或特定交易者行為的影響而出現「怪異」的跳動。

所以,下次你在看盤或考慮交易哪個貨幣對時,不妨先看看它的交易量如何。當然,高交易量不代表一定會賺錢,你還是需要自己的交易策略、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以及最重要的——風險管理。

下面這張表格簡單整理了我們提到的幾個主要貨幣對及其特色:

貨幣對 俗稱/暱稱 主要影響因素 關鍵特色
EUR/USD 光纖 (Fiber) ECB與Fed利率、歐美經濟數據 交易量最大、流動性極高、點差低
USD/JPY 日元 (Yen) / 忍者 (Ninja) Fed與BoJ利率、美日經濟數據 交易量次高、流動性高、受日本政策影響大
GBP/USD 電纜 (Cable) BoE與Fed利率、英國經濟數據、脫歐影響 流動性高、波動性相對較大
AUD/USD 澳元 (Aussie) RBA利率、大宗商品價格(鐵礦石等)、中國經濟 大宗商品貨幣對、受商品價格影響顯著
USD/CAD 加元 (Loonie) BoC利率、石油價格 大宗商品貨幣對、受石油價格影響顯著
USD/CNY & CNH 人民幣 PBoC政策、中美貿易、中國經濟 人民幣國際化加速、離岸人民幣波動較大
USD/CHF 瑞郎 (Swissie) SNB利率、全球風險情緒 避險貨幣對、市場恐慌時可能走強
EUR/GBP ECB與BoE利率、歐英經濟數據、脫歐後續 交叉貨幣對、波動性受雙方政策影響

給初學者的建議:從「穩穩活下來」開始

了解了哪些貨幣對是市場的主流,這對你在外匯市場的旅程是個好的開始。但我必須提醒,交易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自己在2016年剛入市場時,就因為英國脫歐的黑天鵝事件,在英鎊上慘賠了68%,當時真的痛徹心扉。但那次的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也驅使我更深入地去學習技術分析、趨勢交易,並嚴格控制每一筆交易的風險。

交易不求炫技,只求長存。我的經驗是,把風險/報酬比維持在2:1以上(也就是願意承擔1塊錢的風險去博取2塊錢以上的潛在利潤),並且把最大回撤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我的目標是不超過10%),長期下來,即使不是每一筆交易都贏,也能穩穩地讓資產增長。靠著這樣的紀律,我才在三年後迎來了單季資產成長212%的翻身機會。

對於初學者,我的建議是:

  • 先從主流貨幣對開始: 選擇像EUR/USD、USD/JPY、GBP/USD這樣流動性高、點差低的貨幣對,降低你的交易成本,也能更容易找到學習資源和市場分析。
  • 學習基本面與技術面: 了解影響這些貨幣對的核心因素是什麼(例如央行何時公佈利率決議?哪些經濟數據最重要?),同時學習如何看懂技術圖表上的價格走勢和型態。基本面告訴你「為什麼」價格可能會動,技術面幫助你判斷「什麼時候」可能會動以及「在哪裡」進出場。
  • 嚴格執行風險管理: 這是最重要的!永遠設定止損 (Stop Loss),控制你每筆交易願意損失的金額佔總資金的比例(例如不超過1-2%)。不要一次下注太多,尤其是遇到重大的經濟數據或政治事件前,務必謹慎。我個人非常依賴止損單來保護我的資金,這是交易中最忠實的夥伴。選擇一個執行穩定、滑點少的交易平台,例如 Moneta Markets 億匯,能幫助你的止損單在預期價格附近有效觸發,這點非常重要。
  • 保持學習與記錄: 市場永遠在變,持續學習新的知識和技巧是必須的。同時,認真記錄每一筆交易的原因、過程和結果,定期回顧,從錯誤中學習。我已經累積了超過8本的交易日誌,這是我寶貴的財富。
  • 選擇一個可靠的夥伴: 一個好的交易平台可以事半功倍。 Moneta Markets 億匯 提供了多樣化的交易工具和資源,讓我在分析和執行策略時感到順手。選擇一個監管良好、平台穩定、出入金方便、並且在主流貨幣對上提供良好條件的經紀商,是穩健交易重要的一環。

記住,外匯市場充滿機會,但也伴隨風險。了解市場的主角是哪些,以及它們的運行邏輯,能讓你更清楚自己身處何處,做出更明智的決策。穩穩活下來,持續學習,你也能在這個市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常見問題解答

為什麼美元在全球外匯交易中佔據主導地位?

美元之所以在交易量中遙遙領先,主要原因在於其在全球經濟中的核心地位。它是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許多國家和企業持有大量美元作為儲備。同時,全球大部分的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都以美元計價和結算,這使得美元成為跨境資金流動的主要媒介。簡單來說,因為全球大部分的經濟活動都「需要」用到美元,自然它的交易量就居高不下了。

主要貨幣對和交叉貨幣對有什麼區別?交易時該選哪一種?

主要貨幣對(Majors)是指包含美元的貨幣對,例如EUR/USD, USD/JPY等。交叉貨幣對(Crosses)則是不包含美元,但由兩個主要非美元貨幣組成的貨幣對,例如EUR/GBP, EUR/JPY等。對初學者來說,通常建議先從主要貨幣對開始,因為它們交易量最大,流動性最好,點差通常也最低,交易成本較為有利。交叉貨幣對的資訊相對少一些,點差可能略高,波動性有時也更大,對經驗的要求可能高一些。

交易量大的貨幣對就一定更容易獲利嗎?

交易量大主要帶來的是更好的流動性和更低的交易成本,這提供了更好的交易環境,但並不能保證一定獲利。獲利與否最終取決於你的交易策略是否有效、你對市場走勢的判斷是否準確,以及最重要的——你的風險管理是否到位。即使是交易量最大的貨幣對,市場方向也可能與你的預期相反,所以完善的分析和紀律性的風險控制仍然是交易成功的基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