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策略:你在市場叢林中的生存指南針
嘿,各位對投資交易有興趣的朋友們,大家好!你是不是常常覺得金融市場變化莫測,好像很難抓到賺錢的訣竅?很多人可能會想,交易是不是就憑感覺,或是聽明牌就好?我必須說,如果真是這樣,那市場上可能早就沒有輸家了。事實上,要在這個充滿機會與挑戰的市場中穩健前行,你需要一個清晰的「作戰計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深入聊聊的——交易策略。
我剛踏入市場的時候,滿腔熱血,2016年重倉做多英鎊,結果呢?直接撞上英國脫歐這隻大大的黑天鵝,資產一口氣蒸發了68%。那次慘痛的教訓讓我明白,沒有策略的交易,就像在黑夜裡開船,迷航是遲早的事。但也就是那次失敗,讓我下定決心,要摸透市場的脾氣,找到屬於自己的航行圖。後來,靠著對技術分析的鑽研和趨勢交易的堅持,我才慢慢把虧損賺回來,甚至還創下單季資產成長212%的紀錄。所以,今天我想以過來人的身份,跟你聊聊交易策略這回事,它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麼重要?又有哪些常見的流派呢?
交易策略究竟是何方神聖?
簡單來說,交易策略就是一套系統性的方法與規則,用來指導你何時買進、何時賣出、買賣多少,以及如何管理風險。它不是什麼玄學,也不是單純的直覺,而是一套經過思考、驗證,甚至量化過的行動方案。你可以把它想像成船長在出航前制定的航海計畫,包含了目的地、航線、遇到風暴時的應對措施等等。
一個完整的交易策略,通常會包含以下幾個核心要素:
- 市場分析方法:你是要看基本面(例如公司財報、總體經濟數據),還是技術面(例如K線圖、各種指標),或是兩者結合?例如,我自己就非常依賴技術分析,特別是價格行為的判讀。
- 進場訊號:在什麼條件滿足時,你會按下買入或賣出的按鈕?是突破某個重要價位?還是某個技術指標出現黃金交叉?
- 出場訊號:獲利了結的目標價位在哪?如果看錯方向,停損點設在哪裡?這點極其重要,能讓你「活下去」。
- 資金管理:每次交易要投入多少資金?如何控制單筆虧損在可接受範圍內?我的經驗是,報酬/風險比至少要抓在2:1,並且嚴格控制最大回撤在10%以內。
少了這些,你的交易就很可能陷入隨機與混亂,賺錢靠運氣,虧錢可是憑實力啊!
為什麼你需要一套「遊戲計畫」?這跟你荷包的關係可大了!
你可能會想,交易策略聽起來好像很複雜,有必要嗎?我的答案是:絕對必要!
想像一下,如果沒有策略,你很容易:
- 情緒化交易:市場一漲就追高,一跌就恐慌殺低,被市場情緒牽著鼻子走。我處理過無數筆交易,深刻體會到情緒是交易最大的敵人。
- 缺乏一致性:今天用A方法,明天用B方法,賺錢不知道怎麼賺的,虧錢也不知道為什麼虧。這樣很難進步。
- 無法評估與優化:沒有固定的方法,你就無法檢討績效,更談不上改進。我那超過8本的交易日誌,就是不斷檢討與優化策略的見證。
- 暴露在過高風險中:沒有明確的停損機制,一次黑天鵝事件就可能讓你血本無歸,就像我當初的英鎊交易一樣。
相反地,一套好的交易策略能帶給你:
- 紀律:策略就像你的教練,在你衝動時拉你一把。
- 信心: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即使遇到虧損也能坦然面對,因為你知道這是策略的一部分。
- 可複製性:成功的模式可以被複製,虧損的原因可以被分析。
- 風險控制:這是最重要的,確保你不會在市場上「一夕畢業」。
說到底,交易策略就是你在市場上持續獲利、降低風險的關鍵。它能幫助你把「賭博」變成「有計畫的投機」。這跟你荷包的關係是什麼?關係可大了!好的策略,能讓你更穩健地累積財富,而不是在市場的驚濤駭浪中隨波逐流。

五花八門的交易策略:總有一款適合你!
市場上的交易策略種類繁多,就像武功門派一樣,各有巧妙。這裡我列舉一些常見的策略,讓你初步了解它們的特色、優勢與潛在風險。記住,沒有哪一種策略是絕對最好的,只有最適合你個人風格、時間安排與風險承受度的。
-
新聞交易 (News Trading)
這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重大新聞發布(例如利率決議、非農就業數據、公司財報)前後市場的劇烈波動來獲利。就像2025年初,市場高度關注川普可能提出的新關稅政策,相關消息一出,美元和特定商品市場就可能出現大行情。這種時候,交易平台的執行速度就非常關鍵了。以我使用 Moneta Markets 億匯 的經驗來說,他們的平台在市場波動劇烈時,依然能提供穩定且迅速的交易執行,這對於捕捉新聞行情非常重要。
優點:潛在獲利空間大,短期內可能有爆發性收益。
風險:市場反應難以預測,滑價風險高,需要快速決策能力。 -
趨勢交易 (Trend Trading)
這是什麼? 顧名思義,就是「順勢而為」。當市場形成一個明確的上漲或下跌趨勢時,跟隨趨勢方向進行交易。這是我個人非常倚重的策略,也是助我翻身的主力。例如,觀察到2025年上半年全球潔淨能源產業因政策利多及PMI指數持續高於50榮枯線,顯示強勁擴張,就可以考慮順勢做多相關ETF或個股。
優點:抓住大波段行情,報酬潛力大,相對不需頻繁操作。
風險:趨勢反轉時可能造成較大虧損,盤整行情中容易被套牢。 -
區間交易 (Range Trading)
這是什麼? 當價格在一個可識別的支撐區和壓力區之間來回震盪時,在支撐區買入,在壓力區賣出。想像股價像一顆皮球在一個箱子裡上下彈跳。
優點:在盤整市中也能找到交易機會,目標明確。
風險:價格一旦突破區間,可能導致停損,需警惕假突破。 -
日內交易 (Day Trading)
這是什麼? 所有交易都在同一個交易日內完成,不持倉過夜,藉此規避隔夜風險。交易者通常專注於日內的小幅波動。
優點:無隔夜風險,資金運用效率高。
風險:交易頻率高,交易成本累積快,需要長時間盯盤,壓力較大。 -
波段交易 (Swing Trading)
這是什麼? 持倉時間比日內交易長,通常是幾天到幾週,目標是捕捉市場中期的一段「波段」行情。
優點:兼顧趨勢與短期波動,交易頻率適中。
風險:仍有隔夜風險,需要對市場中期方向有較好判斷。 -
剝頭皮交易 (Scalping)
這是什麼? 超短線交易,持倉時間可能只有幾秒或幾分鐘,目標是賺取極微小的價差,積少成多。這對交易者的反應速度和交易平台的低點差、快速執行要求非常高。我自己比較少採用這種策略,因為它需要高度專注,且對交易成本敏感。
優點:潛在交易機會多,資金周轉快。
風險:交易成本佔比高,心理壓力極大,不容許絲毫猶豫。 -
部位交易 (Position Trading)
這是什麼? 長期持有倉位,可能長達數月甚至數年,主要依賴對總體經濟趨勢和基本面的分析。例如,若預期某國央行在2025年下半年因持續的通膨數據而不得不採取更緊縮的貨幣政策,部位交易者可能會提前佈局相關貨幣對的長期倉位。
優點:抓住長期大趨勢,潛在獲利豐厚,不需頻繁看盤。
風險:資金佔用時間長,期間可能經歷較大市場波動,需要極強的耐心和信念。 -
價格行為交易 (Price Action Trading)
這是什麼? 不依賴傳統技術指標,而是直接解讀「裸K圖表」上的價格走勢、K線形態、支撐與壓力等,來判斷市場心理和可能的未來動向。這是我非常推崇的一種分析方式,因為它最接近市場的本質。
優點:簡潔直觀,能培養對市場的敏銳度。
風險:主觀性較強,需要大量經驗積累和判讀能力。 -
演算法交易 (Algorithmic Trading)
這是什麼? 也稱為自動交易或程式交易。將交易策略編寫成電腦程式,由電腦自動執行交易。我們團隊開發的「多幣種動量交叉系統」就是一個例子,透過預設的邏輯,在多個貨幣對中尋找動量交叉的機會並自動執行,目的是排除人為情緒的干擾並提升效率。
優點:執行速度快,可同時監控多市場,排除情緒干擾。
風險:策略開發與回測複雜,需持續監控與優化,可能遭遇技術故障或模型失效。

策略比一比:哪個才是你的菜?
為了讓你更清楚不同策略的差異,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
策略類型 | 持倉時間 | 分析重點 | 適合對象 | 潛在優勢 | 潛在風險 |
---|---|---|---|---|---|
趨勢交易 | 數天至數月 | 市場主要方向、技術指標 | 有耐心、能承受一定回撤者 | 高報酬潛力 | 趨勢反轉、盤整期虧損 |
日內交易 | 數分鐘至數小時 (當日平倉) | 短期價格波動、即時新聞 | 能全職盯盤、反應快者 | 無隔夜風險、資金靈活 | 高交易成本、高心理壓力 |
波段交易 | 數天至數週 | 中期價格擺動、形態學 | 兼職交易者、尋找中期機會者 | 交易頻率適中、平衡風險報酬 | 隔夜風險、錯失短期波動 |
剝頭皮交易 | 數秒至數分鐘 | 微小價差、市場深度 | 高度專注、能承受高頻交易者 | 交易機會多 | 極高交易成本、滑價影響大 |
部位交易 | 數月至數年 | 宏觀經濟、基本面分析 | 具備長遠眼光、資金充裕者 | 捕捉長期大趨勢 | 資金長期占用、短期波動干擾 |
如何找到你的「命定策略」?
看了這麼多策略,你是不是有點眼花撩亂?別擔心,選擇策略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學習。以下幾個方向,或許能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杯茶:
- 認識自己:你的個性是急躁還是沉穩?你能承受多大的風險?每天有多少時間可以投入交易?這些都會影響你適合的策略類型。
- 從模擬開始:千萬不要一開始就拿真金白銀去試錯!我強烈建議新手,務必從模擬帳戶開始。許多券商都有提供模擬交易功能,例如我目前使用的 Moneta Markets 億匯,他們的模擬帳戶就非常方便易用,讓你可以在零風險的環境下盡情測試各種策略,熟悉平台操作,找到感覺。
- 保持簡單:剛開始,不要追求過於複雜的策略。選擇一兩種你比較能理解的,深入研究,反覆練習。
- 記錄與檢討:這點我必須再三強調!寫交易日誌,記錄下每一筆交易的理由、進出場點、盈虧以及當時的心情。唯有透過不斷的記錄與檢討,你才能知道策略的優缺點,並加以改進。我那超過3200筆的年交易紀錄,每一筆都是學習。
- 持續學習:市場永遠在變,沒有一招半式能打遍天下。保持開放的心態,持續學習新的知識和工具。像我自己除了技術分析,也投入學習Pine Script來開發和驗證策略。

特別提醒:差價合約CFD的雙面刃
很多朋友在接觸外匯或指數交易時,會接觸到差價合約,也就是CFD。差價合約是一種金融衍生工具,它允許你對資產價格的漲跌進行投機,而無需實際擁有該資產。它的特色之一是槓桿交易。
槓桿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用較小的保證金,去操作較大價值的合約。例如,100倍槓桿意味著你用100美元的保證金,就可以操作價值10000美元的合約。這聽起來很誘人,對吧?獲利可以放大,但請千萬記住,虧損同樣也會被放大!
這就是CFD的雙面刃。如果市場走勢對你有利,槓桿可以讓你快速獲利;但如果市場走勢不利,你的虧損速度也會非常驚人,甚至可能在短時間內損失所有投入的資金。因此,交易CFD時,風險管理絕對是重中之重!設定停損、控制倉位大小,這些基本功一定要紮實。像在 Moneta Markets 億匯 這樣的平台交易CFD,他們通常會提供易於操作的風險管理工具,例如停損單和停利單設定,善用這些工具,是你保護自己資金的重要防線。
結語:穩穩活下來,比炫技更重要
交易的世界充滿魅力,但也佈滿陷阱。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就像在漆黑的森林中擁有指引方向的羅盤和保護自己的武器。它能幫助你保持冷靜,避免衝動,更重要的是,能讓你「穩穩活下來」。
我始終認為,交易不求一時的暴利或炫技,只求能夠在這個市場中長久生存,穩定獲利。這需要耐心、紀律,以及不斷學習的熱忱。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助你對交易策略有更深入的理解。記住,找到你的策略,然後嚴格執行它,時間會是你最好的朋友。
如果你對交易策略或市場分析有任何疑問,也歡迎隨時交流。祝大家在交易的道路上,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方程式!
交易策略是不是越複雜越好?
並非如此!很多時候,簡單且清晰的策略反而更容易執行和堅持。複雜的策略往往包含過多變數,可能導致分析癱瘓,或是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快速反應。關鍵在於策略的有效性、你對它的理解程度,以及你是否能紀律地執行它。我個人的經驗是,化繁為簡,專注於幾個核心的判斷依據,往往效果更好。
新手應該從哪種交易策略開始學習?
對於新手而言,我會建議從趨勢交易或波段交易入手,並且一定要先在模擬帳戶中練習。這類策略相對來說,不需要像剝頭皮或日內交易那樣高頻操作和快速反應,能給你更多時間去觀察市場、學習分析和管理情緒。同時,它們的核心邏輯「順勢而為」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在像 Moneta Markets 億匯 這樣提供良好模擬交易環境的平台上多加練習,是打好基礎的關鍵步驟。
如果我的交易策略開始持續虧損怎麼辦?
首先,暫停交易,不要急著想把虧損賺回來。然後,冷靜下來,回顧你的交易日誌,分析虧損的原因。是因為市場環境改變,策略不再適用?還是自己沒有嚴格執行策略?或是情緒影響了決策?
有幾個步驟可以嘗試:
- 重新檢視策略邏輯: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策略的核心假設是否依然成立?
- 檢查執行情況:是否有任何偏離策略規則的操作?
- 縮小交易規模:如果決定繼續測試,先降低每筆交易的風險。
- 回到模擬倉:在模擬環境中調整和驗證策略,直到恢復信心。
記住,沒有任何策略能保證永遠獲利。適時調整和優化是交易的一部分。
學習和掌握一套交易策略大概需要多久時間?
這沒有標準答案,因人而異。學習策略規則可能只需要幾天或幾週,但真正理解、內化並能穩定執行,則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實戰和經驗積累。這過程包括了對市場的理解、對策略細節的把握、風險管理能力的培養,以及最重要的——心態的錘鍊。
不要期待速成。把交易看作一項專業技能來培養,持續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練習、反思和總結,就像我記錄了超過8本交易日誌一樣,點點滴滴的積累才能造就穩定。交易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

外匯摩西|人如其名,命運多舛,卻從未放棄過交易的信仰。
第一次進場是 2016 年,重倉做多英鎊,結果遇上脫歐公投黑天鵝,一夜之間賠了 68%。當時沒有停損概念,只剩下一句話:「我真的不適合做交易嗎?」
但我沒放棄。三年後,靠技術面波段操作,在美元指數(DXY)突破 98 關口時抓到順勢行情,單季資產成長 212%,也因此被選入台灣某知名外匯學院的進階策略交易培訓班,並參與過 Myfxbook 認證模擬賽事,獲得月度排名 Top 10。
從英鎊閃崩、美聯儲 QE 到日圓干預,我歷經過各種政策風暴與市場劇變。曾經一年爆倉兩次,現在連止損點都設得跟量化交易員一樣精準,連報酬/風險比都會控制在 2:1 以上。
累積交易筆數超過 3,200 筆(含現貨、差價合約 CFD)
日誌紀錄本超過 8 本,逐筆反省交易邏輯與心態偏差
勝率穩定在 62–67%,最大回撤已控制在 10% 以下
目前已獲得 TradingView 策略開發者認證徽章(Pine Script 筆者)
與兩位量化策略開發者合作開發「多幣種動量交叉系統」供 Telegram 社群測試
如果你也怕再當下一個冤大頭,就來這裡一起學會少賠多賺、穩穩活下來。